找到相关内容206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“禅”与禅宗的反思(3)

    业感缘起、三世因果的理论;如来藏缘起、众生佛性平等的理论;华严法界缘起、不二、事事无碍的理论;天台宗性具善恶、一念三千的理论;万法唯识、转识成智的理论;戒定慧修八正道的修证体系;依戒摄僧、遵循六...做法严重背离佛法,虽可得一时一地之利益,但长久来看,会失去信佛教徒和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,而且给那些蔑视佛教的人们提供了口实,严重恶化了佛教的生态环境!  改革开放以来,佛教信众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55012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

    与涅、报(有情)与报(世界)等,也并不是绝然隔离、敌对、不可融和的,而根本上是一种“不二”关系。人们因不如实知其圆融不二性,才滋生出许多矛盾、冲突、敌对、斗争,触处皆碍。这是天台宗中道第一义谛、...》论述色心、内外、修性、因果、   染净、、自他、三业、权实、受润十种不二。华严宗也有同样的说法,如《宗镜录》卷九九云:“事理圆融者,即种种事称理而遍,以真如理为洪炉,融万事为大冶,铁汁洋溢,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551264.html
  • 莲宗诸祖生平与思想(2)

    著衣吃饭,行住坐卧,一句洪名绵密不断,如呼吸相似。既不散乱,亦不沉没,如是持名,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。  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,无有二相,所谓生佛不二,自他不二,因果不二不二,苦乐不二,欣厌不二...不悟虚幻;或复爱殖货利,会计经营,现在碌碌一生,将来随业流转。阿弥陀佛刹中庄严,无量胜妙乐事,不闻不知,从生至死未曾发一念向往之心;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,多能念佛,从冥入明,转生胜处。故敬劝净业行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162467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—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

    思想,充分说明了人与世间万物有着和合共住生、唇齿相依、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;同样,佛教的“不二”理论告诉我们,主体的人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相互依赖、相互影响、不可分割的。地球是人与万物共有的空间...世间万物都处在多种因果相续相连的关系之中,都息息相关。每一事物、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,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。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,佛教主张“自他不二”,就是从缘起法则观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66307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

    上并无差别,鼓励凡夫修持成佛。又提出了“不二”说,认为就佛来说,佛身是报,佛土是报,佛身与佛土不二报与不二,两者共摄“一念三千”,而归于...生命生存的空间、环境带来果报,由此又把果报分为“报”和“报”两类。所谓报是指依过去的业因而招感得的众生的身心,即具体的生命存在,是直接的果报主体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365234.html
  •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

    共生,不二;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;在僧团内部关系上,主张“六和敬”;在人自身的关系上主张“心净则佛土净”。要实现佛教自身和睦和谐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加强佛教人才建设,努力造就一支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765503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注释书,《法华经玄义》在解释《法华经》全名《妙法莲华经》中的“妙”字时提出了“迹门十妙”和“本门十妙”的说法,本书即是对它们的讲解。书中从色心不二、内外不二、修性不二、因果不二、染净不二不二、自...大意与纲要的著作。《止观义例》用所传部别例、所正教例、文义消释例、大章总别例、解行相资例、心境释疑例、喻疑显例等七例概括《摩诃止观》中的要旨。而本书则先叙祖承,次叙教观。撮取《摩诃止观》中的五略十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怎么理解“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”?   情与无情是不能分开的。情就是指有情感知觉的众生,无情就是指草木、大地。佛法讲不二法门,什么叫不二呢?报、报不能分开,不二。有什么人就有什么五蕴身,有什么五蕴身就相应有什么环境和遭遇,这是谁都有的,不能分开。比如说菩萨成了佛,他就有佛土;法藏比丘成了佛,根据愿力就有西方极乐世界。有什么报就有什么报,众生有业报,其所报的土就是五浊恶世,这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众生诸佛平等的理念而达致生活环保。 佛法以不二、人与自然不二的理念而达致自然环保。 第六讲生活禅 “五法”是《楞伽经》的核心内容之一;而《楞伽经》又是达摩大师用以“... (3)念佛要攀缘不起,泯然无相,平等不二; (4)排除能观之心与所观之佛,要令能所之心不起,一切诸缘不能干扰。念佛禅即是安心法门。 3.总结:《观无量寿经》揭示“是心是佛,是心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了因二佛性未遍于无情的,是权教或者带权之教的说法。然而像《华严》之“不二”,《大集》“染净融通”,《般若》“诸法混同无二”,《法华》“本末实相皆如”等实教,则是已经打破了,能、所,我、法等计...未曾不以佛性义经怀,恐不了之,徒为苦行,大教斯立,功在于兹,万派之通途,众流之归趋,诸法之大旨,造行之所期。若是而思之,而观之,则凡圣一如,色香泯净,阿鼻全处极圣之自心,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。”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